欢迎来到be365官网
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

舟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舟山市2005/2006年教育年审的综合报告
2006年12月03日 00:00  点击:[ ]

2005/2006年,舟山市教育工作以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,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教育事业发展,深入实施“科教兴市”战略,围绕“幼儿教育抓规范,基础教育抓均衡,职业教育抓基地,成人教育抓服务”的发展目标,深化教育改革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各级各类教育持续、健康、协调发展,为建设“教育强市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一、巩固发展基础教育,提高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水平
继续落实“以县为主”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,积极推进高标准、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全面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,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断提高。以农村教育为重点,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”、“爱心营养餐工程”、“食宿改造工程”和“教师素质提升工程”,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。逐步缩小区域、城乡、校际的教育差距,促进教育均衡发展,2005/2006年,全市所属四个县(区)都成为“浙江省教育强县”,全市34个乡镇中教育强镇28个(其中:岱西镇、花鸟乡通过省教育强镇评估组评审,上报省厅待批),嵊泗县率先在全市实现所属乡镇均为“省教育强镇”。全市教育强镇(乡)占乡镇总数82.35%,人口覆盖率达90%。目前,全市小学入学率为99.97%,其中,定海、普陀、嵊泗3个县(区)实现小学入学率为100%、巩固率为100%;初中入学率为99.80%,巩固率为99.86%,其中,定海区以99.94%为全市第一;7-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底98.7%,其中,定海、嵊泗三残儿童、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%
高中段教育继续快速协调发展。全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拓展优质高中资源,扩大高中段教育办学规模,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。2006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10841人,其中升入普通高中5401人,升入中等职业学校5440人,普职比继续保持11比例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校比例达96.18%,比去年提高了1.66个百分点。其中,普陀区初升高率为96.79%,为全市第一。
幼儿教育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。全市现有幼儿园134所,其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1所,占8.2%。全市有3-5周岁幼儿17848名,其中,在园幼儿19018名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6.6%,其中,定海区学前三年入园率99.02%,为全市第一。0-2周岁的幼儿早期教育也有较大的发展。
城乡教育差距继续缩小,根据城市化进程,按照“高中段学校向城区集中,初中向中心镇集中,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,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”的要求,进一步调整学校设置布局,不断提高办学效益。实施“浙江省中小学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”,逐步缩小区域、城乡、校际的差距,目前,全市有小学75所,校均659人;初中40所,校均688人;普通高中15所,校均1191人;职业高中7所,校均1869人。
二、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,办学条件不断改善
建立并完善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,不断改善办学条件。2005年,全市教育经费共投入10.09亿元,比上年的9.04亿元增长了11.62%,其中,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5.65亿元,比上年的4.17亿元增长了9.28%。全市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109.33元,比上年3454.32元增长了15.62%;全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051.76元,比上年3493.11元增加了15.99%;全市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319.04元,比上年3405.32元增长了24.81%;职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3277.07,比上年3169.44元增长了3.4%
全市普通初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(剔除校舍建设及一次性专项设备购置费用)支出为395元,比上年的269元增长了46.84%,嵊泗初中生均公用经费6399元,为全市第一。全市普通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(剔除校舍建设及一次性专项设备购置费用)支出为334元,比上年的243元增长了37.45%,嵊泗县小学生均公用经费527.4,为全市第一。2005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7.69%,比上年的17.86%下降了0.1个百分点。
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总量的增加,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。全市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普高中及职高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为9.83m217.92m230.81m2 43.17m218.31m2;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 5.97m2 6.78 m211.90m2 17.98m 28.1m2;全市音乐器材达标情况: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分别为89.33%90%93.33% ;美术器材达标情况: 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分别为89.33%90%93.33%;生均图书配备情况:小学、初中、普高及职高分别为28.21册、30.4册、36.88册、17.58册;电脑配备情况:小学10/台,初中8/台,普高5/台,职高7/台。
三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
全市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.78%,大专以上专任教师比例达76.39%,比去年提高2.83个百分点;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.26%,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71.25%,比上年提高6.15个百分点;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.79%,比上年提高0.4个百分点;职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71.08%;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比例达到58.05%,比上年提高5.73个百分点;中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比例达到66.65%,比上年提高4.5个百分点。
通过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,教师结构不断优化,整体素质继续提高,2006年全市共获得省春蚕奖7人,省教坛新秀7人,市级学科带头人121人,市优秀班主任20人,市农村学科带头人15人,市农村优秀班主任10人,市德育先进教师12人。
四、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,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形成。
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和自学考试、远程教育等优势,2005年全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17188人次,全年本、专科自考毕业生为269人,全市有5所省级乡镇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,6所省等级成校,6所市等级成校。2005年通过各类学校培训职工57186人次,农民122370人次,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.45%,达到高标准扫盲要求,人口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,为经济和社会和谐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五、存在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
由于全市人口总量少,居住分散,交通不便且有较大的安全隐患,所以中小学规模仍然较小。同时,由于现有的教师核编、教育经费的划拨办法尚未与教育发展形势相适应,农村小学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小学的发展显得尤为艰难。区域之间、城乡之间、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情况依然存在,农村初中情况尤为严重。优质教育资源(师资、生源)向城区集聚,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不足,离标准化要求仍有一定差距。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和基础,因此,加快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步伐,积极探索教育均衡发展机制,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提高办学效益,是下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。同时,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,尤其要加大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力度,努力使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健康、持续发展。